一叶落知秋,木叶动秋声
秋风起,稻谷飘香、蟹肥菊黄
又是一年秋分时
二十四节气至此,寒暑、昼夜均分
农民伯伯也迎来了收获的时节
秋分的由来: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日期为每年公历的9月22日~24日之间。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秋分日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
秋分的气候:
秋分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
在中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二候蛰虫坯户:一些春分出土活动的小虫,在秋分过后也会陆陆续续回到土里,准备过冬。
三候水始涸:水气也不像夏天时那么充沛,将开始逐渐干涸,因此我们会觉得空气越来越干燥了。
1.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2.吃秋菜
野苋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癌作用。炒野苋菜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食之可增强抗病、防病能力,健康少病,润肤美容。适用于痢疾、目赤、雀盲、乳痈、痔疮等病症。
3.送秋牛
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4.放风筝
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秋分的活动:
赏秋: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花草树木也发生着变化......让孩子们回归自然,在自然中感知体验,带着问题一起寻找秋天的足迹。
玩秋:
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征秋天;
可以与同伴一起玩踩影子、量身高的游戏;
找寻秋叶探索不同的玩法;
找寻秋果探索、发现一同。
尝秋:
找寻秋天的野菜、果实品尝秋的味道。
秋分保健:
三暖、户外运动
秋分早晚温差大,穿衣一般要保证“三暖”头部、背部、脖子,建议外出备一件薄外套哦
秋高气爽,非常适合户外运动,适当的体力消耗利于孩子们食欲的增加,也会适当提高睡眠的质量哦
秋天孩子们经常出现鼻子、咽喉不适咳嗽、便秘的现象,可以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哦
秋分,这个美好的词,把秋分成了两半。一半是秋色旖旎,一半是诗意阑珊。
秋分,天高,云淡,气净,风轻,是一年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在遍地“黄金”的秋分时节,珍惜一日三餐,莫负大好秋光!日子依然绵长,款款深情,份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