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从萌芽到绽放到结果,需要多种要素的共同滋养。3-6岁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同样也是家校共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份力量。因此5月24日上午,秣陵中心幼儿园承办了潭桥片家长学校“聚焦家庭教育,深化家园共育”教研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共分为两个环节:家长学校授课、专题讲座。
第一环节:家长学校授课
活动一:家长学校授课:家园融情共育,同心共促发展——聚焦幼小衔接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升家园合力,更好地帮助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5月24日上午潭桥片各园家长工作负责人及班主任代表、秣陵幼儿园的家长代表共同齐聚在秣陵中心幼儿园功能室开展了家长学校教研活动。
讲座伊始,活动负责人高荣荣老师首先向家长们介绍大班幼儿“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并以沙龙研讨的形式与家长共同研讨、交流,活动中各位家长认真倾听,仔细思考,积极互动。
活动中高老师通过视频、实例,以幽默、生动的语言,多方面、多角度让家长清晰的认识幼儿真正需要的幼小衔接是什么,其中家长可以做什么。强调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通过此次讲座,高老师帮助家长更加明确了在幼小衔接阶段如何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幼儿的成长共同努力。
授课的第二环节,由学林东路的高琴园长从幼小衔接的课程建设角度让家长明白幼小衔接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双方协作,无论作为教师还是家长,都需要在幼小衔接教育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智慧、摸索最适合孩子的方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科学介入、密切配合、共同协作,助力幼儿做好步入新阶段的准备,快乐升学,健康成长!
活动最后,秣陵幼儿园周园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周园长说到幼小衔接的方法策略有很多,帮助幼儿做好幼小衔接,家长们既需要态度积极更需要讲究科学的方法与策略,超前学习的优势是一时的,对孩子的危害却是长期的,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建构孩子入小学前的必备能力,认真培养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双向的衔接,才是最科学的衔接。
第二环节:家园共育专题讲座
讲座一:以心为媒,共话成长
首先是潭桥幼儿园的李园长分享的是疫情背景下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开展,李园长结合真实的班级案例,引导教师们对自己班级家长工作具体做法与策略进行分析,让老师们明白对不同性格的家长我们更需要多种方法与策略,家长工作不是短暂的交涉,而是长期的合作的关系,幼儿园和家庭就像自行车的两个轮子,只有保持一致才能驶向远方,我们不是对立面的两个人,而是十指相扣的教育伙伴,牵着孩子走向远方。
讲座二:幼儿入园,家长先行
第二个讲座由东山丰泽路幼儿园阮老师,她以另一个角度向我们讲述小班新生入园家长工作的再思考。旨在引导家长明白幼儿入园焦虑的实质,帮助家长消除自身的焦虑。幼儿入园焦虑的实质不仅仅是分离焦虑,而是幼儿自主性的缺失与重构。家长自身焦虑的消除是对缓解幼儿焦虑的有力支持。阮老师的讲座让我们对新生家长工作的开展有了新的一种思路和方法。
讲座三:携手同行,共促成长
第三个讲座是来自禄口幼儿园的荆老师,她向我们讲述了在幼儿教育中《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重要性以及责任。首先荆老师明确告诉我们,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其次注重家庭的建设,培育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树立和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共同构建文明、和睦的家庭关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最后荆老师说明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也可以从不同方面实施家庭教育。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通过本次的现场教研活动我们了解了幼儿园与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两大主要环境,这二者对幼儿的成长都产生着极大的影响。经过本次教研给我们这些老师带来极大的盛宴,深刻的知道开展有效、有益、有趣的家园共育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成功的幼儿教育,尤其需要幼儿园与家庭朝着共同的目标,密切配合、互相协调、共同承担。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积极推进家园共育。
撰写:孙媛媛
负责:高荣荣
校对:张权
审核:周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