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文

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之窗>>论文、案例>>教师论文>>正文

中班幼儿在手工活动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布者:杨梅   发布时间:2017/3/22 13:05:19   浏览次数:1304

中班幼儿在手工活动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要“创新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将是一个以创新为特征的世纪,而创新教育将是世界的主流。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我们也越来越重视对幼儿实施创新教育,然而,由于各种因素,幼儿手工教育缺乏重视和认识,也缺乏创新,幼儿的创造性也难得以充分发展。鉴于上述现状,本人认为这些问题的存在,迫切需要我们深入的探讨幼儿的手工教育问题,把手工教育纳入幼儿素质教育的总体框架中,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将幼儿放在主体地位,改变幼儿被动学习的局面,给幼儿留有一定的创造空间,本文从孩子们的兴趣入手,利用手工材料,借助辅助工具,发挥一定的想象与创造能力,挖掘手工活动中的各种因素,引导孩子积极思维,大胆创新。我运用了文献研究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进行研究;重点研究中班幼儿在手工活动中的创新能力,以寻求唤醒幼儿的创新意识,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情感,发展幼儿初步的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研究的结果和结论是:通过研究,幼儿在手工活动中的创新意识明显提高,有了较强的创新能力,在手工活动中体验到了创作的快意,积极性和自信心得到了提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班幼儿 手工活动 创新能力

一、课题的提出

步入21世纪,“以人为本,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宗旨”的现代教育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怎样发掘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优势,培养幼儿创造精神和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所有幼教工作者的愿望。在幼儿教育中,手工教育活动被认为是培养幼儿创造力最具有成效的活动之一,因为它具有很强的趣味性,鲜明的直观性,生动的形象性和较强的操作性,它能满足幼儿的天性,有利于幼儿想象思维、创造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实践新的课程改革,改进美术教育,在手工活动中落实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尽量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求异、大胆创新。

二、存在的问题

刚升入中班的幼儿动手能力不是太好在日常的活动中手工制作活动开展的较少,主要原因是家长和老师对幼儿手工教育缺乏重视和认识,也缺乏创新,幼儿的创造性也难得以充分发展,老师担心孩子完成的不够好。其实每个年龄段幼儿的创新能力也是不一样的,中班幼儿的想法是比较直接的,教师要大胆地让我们的幼儿去想象。多鼓励他们,这样他们才有信心去想象、去创新。

三、策略与途径

幼儿手工活动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幼儿利用手工材料,借助辅助工具,发挥一定的想象与创造能力,并通过手的操作,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成型作品的一种活动。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都非常强调艺术对培养幼儿创新学习能力的价值,他们认为幼儿艺术活动是创新潜能的最佳载体,它为幼儿创新学习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广阔的空间。美术活动对于幼儿来讲既是学习,也是一种思维创造的实践活动,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引发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并能通过手工制作”这一特殊的语言,展现幼儿的内心世界,奏出创新的主旋律。因此,利用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有效途径。那么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如何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呢?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根据著名教育专家邱学华先生提倡的“尝试教学法”的精神,一年多来,我对培养幼儿手工的创造能力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创设环境,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创设一个个引人入胜、能激发幼儿好奇心和兴趣的良好环境,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这样也就为幼儿自主参与探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幼儿生性好奇、好问、好玩、好动,这是他们或多或少创新意识的萌芽和实践能力的表露。这时,教师只需利用好环境资源对幼儿创新活动的影响和支持,呵护稚嫩的创新幼苗,激发创新灵感,就能有效培养幼儿的创新兴趣。

幼儿手工活动中创造力的提高主要应依靠诱发幼儿内在的潜力,只有让幼儿体验到他们是手工活动的主体,才能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如果幼儿对手工活动无动于衷,不能从创造中得到乐趣,那么幼儿对手工活动就不会有热情。老师对幼儿发展特点的了解和熟悉,有助于激发幼儿对手工创造性的热情。幼儿年龄小、身体弱,对老师在情感上特别依恋,老师的情绪、语言、行为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情绪与心态,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创造行为。教师在手工教学过程中若不拘言笑或语言干涩,缺少情感渲染,缺少幽默,偏向于成人化,则活动的气氛必然会趋于紧张、严肃,并在师之间产生一种压迫感,使幼儿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张宁在《学科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提出:创新教育主要不是培养儿童青少年具有小发明、小发现、小制作能力的教育,创新重在形成对主体而言有新颖价值的心理意义。-因此,我在手工制作时经常用商讨式、议论式、讨论式、探究式的语言组织活动,使教师和幼儿之间不再是一种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幼儿的言语行为无拘无束,心理上轻松愉快,创造火花也就会不时闪现。

众所周知,3-6岁的幼儿正是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像力大胆丰富。根据“学前教育研究”《在艺术教育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策略》指导精神,在手工活动中,应创设各种各样的环境来激发幼儿手工制作的兴趣。如:在开展折纸教学活动中,首先要在活动室布置好折纸环境,这对幼儿折纸的兴趣极为重要。为了给幼儿身临其境的感觉,我用红色的纸折出漂亮的花,用绿色的纸折出可爱的小青蛙,用五颜六色的纸折出许多的鱼等等,并把它装饰在活动区。当孩子们走进这样一个美丽的环境中,注意力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大叫起来:“哇!真好看!啊!真漂亮!”只见他们三个一堆、四个一伙地凑在那说:“要是我能做出这么好看的东西,该有多好!”“太神奇了,你们看看这些纸鱼,就好象真的一样,我太喜欢了!”“我还想用绿颜色的纸做小草呢?” ……新鲜的活动环境,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二)激发想象,促进幼儿创新活动的开展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创新都是通过想象,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新假设开始的,这是创新活动开展的第一步。幼儿时期正是想象力发生和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而且创造性想象的能力也逐步发展起来。幼儿由于缺乏旧知识经验的束缚,想象会更大胆,更富有创新意识。想象力不仅包括幼儿对事物的联想能力,还包括他们对事物的幻想,这两者都是幼儿探索-活动和创新性活动的前提。正如心理学家考伯所述:“正是儿童期的幻想引发,才形成了以后所有创造性活动。”因此,促进幼儿创新教育的开展,想象力的培养不容忽视。

1、欣赏同伴的作品

《纲要》指出: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之间的思想和情感是相通的,他们的手工作品最容易被小伙伴感受和理解。活动结束后,我经常把幼儿成功的有创造性的作品放在“巧巧手”的区角里,引导幼儿相互交流欣赏,并邀请其他组的幼儿去区角里参观,激起幼儿间的相互启发,形成积极向上,你追我赶,大胆创造的学习氛围。利用幼儿间的平行学习,促进幼儿更大程度地发挥创造。

2、提供丰富多彩的手工材料

材料是构思、设计得以物化的基础,不同的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工艺性能和特征,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造型要求。根据倪斯杰《儿童手工游戏新启发》,幼儿在手工制作活动时,我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材料,如:硬壳纸、白纸、胶纸、挂历纸、花布、绒布以及各种树叶、羽毛、植物种子、旧纽扣、棉线、麻绳等。把它们投放到手工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如:在制作相架的活动中,我先让孩子们看了教师的几件相架作品,然后请他们选择形状各异的相架板用面粉贴上自己喜欢的花边,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到手工区选取自己喜欢的小材料(纽扣、豆类、珠子等)镶嵌到面粉上去。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达到了顶点,有的小朋友说:“老师,我觉得各种颜色的纽扣贴在相架上很漂亮。”还有的说:“我喜欢在相架上贴上花生。”……最后,每个孩子的相架都没有重复雷同的,但又都是漂亮而有趣的。 -

3、手工游戏绘画相结合

幼儿喜欢游戏,游戏几乎和他们的所有活动紧密相连,手工制作能够潜移默化地把教育寓于游戏之中,达到游戏和教育的双重效果。如:在一次“化妆舞会”的活动中,我采用游戏的口吻说:“今天,我们班要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服装秀,所有的小朋友都必须穿着自己设计的衣服上台表演,你们愿意吗?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做的最有特色。”话一说完,幼儿就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有的说:“我想做面具,来表演我最喜欢的奥特曼。”有的说:“我想用报纸做一条漂亮的裙子。”……这样的手工游戏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对培养孩子的手工技能和创新能力有很大帮助。

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绘画,能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发挥其制作与装饰的能力。如:中班折纸画《小猪欢欢》首先折小猪的头,然后贴在一张纸上,接着再添画小猪的身体和它洗澡的用具,最后玩帮小猪洗澡的游戏。由于内容趣味性强,可动性大,幼儿十分感兴趣,能力强的幼儿还创造性地添画了牙刷、毛巾、沐浴露等,使得原本了无生气的白纸变得丰富多彩。

(三)操作、实践,丰富幼儿的感知,培养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充分说明,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离不开幼儿的动手动脑。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教师要“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对于语言能力发展还不十分完善的幼儿来说,动作是他们思维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通过操作、实践活动,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不失为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

例如,我发给幼儿数张彩色纸,想看看他们能用这些彩色纸折出哪些形状。我的这个活动设计启发了孩子们,他们折出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许多几何图形和一些不规则的图形,还充分展开想象,如三角形像雪花,圆形像桌子、饼干……在几个小朋友带领下,大家开始玩组合图形:有的用椭圆形和正方形组成圆顶房;有的用三角形和长方形组成尖顶房;有的折出了不同形状的鱼;有的拼贴组合成春天的景象,等等。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体现,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其次,由于幼儿知识经验不足,创作内容范围较窄,根据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最好的教师,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要张开眼睛去仔细看,要伸出双手去缜密研究因此,在手工活动中,注意帮助幼儿积累经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让幼儿积累更多素材,为创造提供方便

天气晴好的日子,幼儿到户外,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房屋、马路、树木、行人等环境,观察云彩的变化、人们的服饰、各种车辆等事物,以此来开阔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养成对周围事物观察、探索的习惯 -通过观察,可以让幼儿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积累更多的经验材料,为日后创造性的活动打好基础。例如:在深秋时节,我带着孩子们去散步,看到地上有很多的落叶,悦悦小朋友拾起几片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叶子对我说:“老师,我想把这个漂亮的落叶夹在书里,等叶子干了以后,我用它来拼成很多东西。”话一说完,小朋友们都很感兴趣,个个都争先恐后地去寻找漂亮的树叶了。回到幼儿园,我马上引导孩子们进行手工制作。看着自己用从大自然中搜集到的材料做成的《树叶贴画》,孩子们别提有多高兴啦!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和基础,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各种事物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由于处于特定的问题情景中,从而会激发他们创新的动机和意识。培养实践能力正是幼儿园创新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教育=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恰好对应着当前素质教育的两个重点内容,也是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操作与实践应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关键。 -

(四)改进方法,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所谓创新精神,就是一种乐于思考、乐于探索、大胆实践,刻意求新的精神。

在美术课中,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中心,通过联想、类比等思考方式,使思维向各个方面扩散开来,从而产生新的方法,这就是求异思维。在美术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表现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幼儿求异思维的有效途径;改进教学方法、评价模式,鼓励幼儿标新立异,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

汪潮老师在《教学新理念》中指出:“教学应民主性、探究性、体验性。”例如教学折纸《裤子》、《狗》时,先教幼儿折叠好小裤子,接着让四、五个幼儿一组将折好的小裤子起来进行组合,提出问题“你们能将它们组合成什么呢”?教师留充分的时间让幼儿去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幼儿敢于用别人不曾用过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经过思考,讨论和教师的启发,幼儿能够讲出用三条小裤子可以拼接成猎狗:用好多小裤子可以拼接成蜈蚣:许多幼儿还能为自己拼接的物品取出好听的名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的惊人力量,选择有意义、积极、正面的语言,如“你真棒”、“真聪明"、“很好”、“行”、“就这样”、“可以试一试”等简明扼要的语言对幼儿发出暗示和鼓励,从而促进幼儿树立“我也能创造”的信念,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内因,激发他们的创造动机,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久而久之就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精神。

(五)成果展评,体验创新乐趣

成果展评是幼儿提高认识的过程,是培养他们审美能力的过程,当然更是他们体验创新乐趣的过程。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艺术领域的指导要点中明确提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幼儿肌肉群不发达,小手总是不听使唤,往往把直线剪成曲线,把曲线剪成直线,而且每个幼儿的认识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手工制作中幼儿的能力也有强有弱,因此,科学的评价会激发幼儿再创造的自信心。否则,会打击和伤害幼儿的自信心。教师要认真把握好评价的环节,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对有进步的幼儿作品给予肯定,对其不足用商量的口吻、建议的方式提出改进意见;尤其是对那些有新意的作品,教师更应给予大力的鼓励和表彰,使幼儿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逐渐树立创新的信心,并能主动地进行创造,从而更有效的培养创新能力。在中班手工活动《贴小鸡》的评价中,我首先作出肯定:君君小朋友贴得真不错”。然后提出期望:“但是如果能贴出小鸡的不同形状,比如正唱着歌儿的小鸡、低头吃米的小鸡、还有在草地上玩耍的小鸡等等,那就更棒了。”在第二次活动《妈妈数小鸡》时,君君已经注意了我上次的评价,创造性地设计出各种的姿势,非常的形象、生动。

未来学家奈比斯说“处于伟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最需创造力和创新精神”。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创新教育应从幼儿时期开始,每个幼儿都可能是小小“创造发明家”,教师应该充分认识,精心培育这些创造萌芽,在教学中时刻加强创新教育,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改革的积极倡导者和行动者。并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鼓励幼儿去标新立异,努力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训练幼儿的创新能力,用创新教育思想观念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总之,一年多来,我在幼教工作中对幼儿手工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手工活动质量的提高,为幼儿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手肌肉动作,还使幼儿的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得到了发展。

结语

通过一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进行了有关的尝试、创新,结果表明,幼儿是能够接受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幼儿不仅掌握了手工的知识和技能,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每学期我们还在本区内、幼儿园内展出幼儿的手工作品,深受家长和参观者的一直好评。总之,如何有效地提高幼儿手工活动中的创新能力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每个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只要我们在手工活动中,真正地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幼儿提供自由创造、自由表现的时间和各种材料,鼓励他们在掌握基本技法的基础上积极动脑、大胆创新,就一定会让幼儿在美的天空中,创造出整个世界。

参考文献

[1]邱学华.幼儿尝试教育活动设计[J],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4期

[2]张宁.学科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学前教育研究.在艺术教育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策略[M],2008年

[4]倪斯杰.马以念.儿童手工游戏新启发[M],北京:中国大地出社1997年第3期

[5]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2013年

[6]汪潮.教学新理念[J],北京:文匪出版社,2003

[7]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