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6日正值元宵佳节,在这个元花春蕾馨香浓、宵夜圆圆甜如蜜的日子里,周里村办园迎来了中国教育战略发展委员会副会长康宁、江苏学前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赵桂丽、原早期教育主编程晓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尹坚勤教授、贾云博士、单翠萍老师一行组成的专家团队,以及江宁区教师进修学校宋熠校长、丁琪副校长。
专家们怀揣着浓浓的乡村教育情怀,走进了秣陵周里村办园,以教师身份参与别开生面的“大麦田”学术沙龙。
篇章一:实地察看资源、共寻教育价值
上午9点,专家们陆续走进幼儿园,在周园长的陪同下参观了园所的整体环境以及周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随后跟随孩子们的脚步一起来到了园外的小树林。这一片小树林承载了孩子们一年四季的快乐与成长:沥沥小雨中,孩子们在探索水坑的奥秘、寻找春天的野菜、选择树枝和泥巴构建小屋......童真的小脸、灵动的身影与彩色雨衣构成树林里的美丽图景!专家们还走进周里村史馆,从讲思想、传技能、评典型、互帮助、乐庆节等方面对周里村的文化与历史发展,深度了解乡村发展历程。
篇章二:开展学术沙龙、深度对话乡村
中午1点,在江宁区进修学校丁琪副校长精彩的开篇主持中拉开了一场城乡一体化学术沙龙研讨会。参与者有专家、周里园老师与江宁姊妹园园长们。
赵桂丽老师首先表达了对于乡村变化和乡村幼教的进步感到惊喜,就乡村幼儿教师如何在乡村振兴中成长进步,在科学用脑、勤奋用手、生命教育、生活教育中,贴近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为孩子们的人生奠定幸福的基础。
程晓明老师从北欧“森林课程”的源起、内容再到课程架构做了详细的讲解,强调依托于本地资源 社区活动中心、浓厚的人文气息等方面为周里园的课程架构给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
康宁老师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了国家现代化以及农村振兴教育的发展。提出新时代的幼教人应该围绕乡村建设,保留保存延续我们的本土文化,充分挖掘乡村教育的资源的同时,能够借助现代化的资源和力量,从而建设富有乡村特色的课程结构,扎实做出属于自己本土气息的课程。
最后,尹坚勤老师呼应乡村振兴背景下,指出乡村幼儿园根植于乡村生活之中,孕育于乡村文化习俗与天然自然环境之下,有着更为显著的自然生态特性。以学前教育最底端的村办园为切入点,突显乡村自然与人文资源优势在课程实践探索中的要义。建议新学期工作规划中,幼儿园应依托各园沉淀的文化和经验梳理适合本园的规划路向,在课程游戏化建设的过程中关注精神、制度与物质三类形态文化多措并举,和谐发展。
篇章三:畅谈个性观点、共话美好未来
近2个小时的理论分享,引发了在场园长老师们的共鸣,大家纷纷提出了发展中园所的困惑和问题,和专家们面对面的专业对话。其中江宁区翠屏山幼儿园毛园长提出了一线的教师如何开展课程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困惑;江宁机关幼儿园明园长就如何将东山资源融入课程分享了经验;江宁区东善桥幼儿园熊园长代表乡村教师表态:江宁幼教人将积极响应“江苏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立志成为“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本土化好教师。
研讨会就区教师发展中心持续推进“大麦田-麦穗行动”项目进行了商讨,宋熠校长表示将创新研训方式,以周里村办园为项目实验园,进一步夯实和提升江宁全区的乡村幼儿老师素养和能力,拥有自主与自信态度,构建本土化乡村课程。师幼欢聚,城乡携手,共享江宁美丽乡村资源,共筑幼儿园美好未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次城乡一体化讨论式的学术沙龙,为各园发展指明了方向,给予幼教人搭建了高层次的成长平台。相信在众多专家的关怀和引领下,我们一定会让乡村学前教育在幼教的舞台上绽放华彩,让教育真正回归自然、让孩子尽情乐享童真!
撰写人:阮士园
审核人:沈红
校对:张权
负责人:周翠玉
上一篇:把好开学防疫关 实操演练迎萌娃
下一篇:漫步林间 共研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