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观察,别让“沉默”再继续
【案例背景】
随着我园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本次研究的焦点聚集在村办点幼儿的户外游戏上。今天是孩子们第一次来到中心园场地上活动,我们要求所有的老师:管住自己的嘴和手,不要说话、不要随意介入,只要用心观察孩子。鼓励孩子们: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和谁玩就和谁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案例描述】
12:20孩子们准时来到场地上,他们呼啦一下四散进入各个区域。我所在的推车区域投放了好多各种各样的推车:有买的脚踏推车;有菜筐下面装上轮子,前面拴一根绳子做成的简易推拉车;有制作的像磅秤一样的推车等等。很多孩子来转一圈,挑挑这个,捡捡那个就跑了。个别孩子来玩几下,有的说:“这个不好玩”,有的说:“这个我早就会了”,也跑了。好久这个区域都没什么人来玩。
1:10分,推车区域来了一位背着小书包、扎两个小辫的女孩萌萌。她左右看看,弯腰从地上捡起绳子,刚好小男孩冰冰也坐进小车,萌萌不说话,拉起冰冰坐的小车就往前走,可是刚走了两步就不停地在原地转圈,可能没有找到方法,导致小车不能前行,只在原地转圈。萌萌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努力调整着又转了几圈,她终于把车拉顺了。萌萌开心地一直使劲拉着小车往前走,走到长廊,她换了一个姿势,把绳子背在背上猫着腰往前拉,一会儿又两手拽着绳子往后退着拉。忽然,大滚筒来了,滚筒里四、五个孩子躲在里面叽叽喳喳叫着:“闪开、闪开!”,旁边还有三、四个孩子在推。大滚筒快速滚到萌萌面前。萌萌赶紧试着改变方向,把绳子往旁边拉,很快避开大滚筒。稍微休息片刻,萌萌拉着小车开心地跟在大滚筒后面,走了一段距离,她突然停了下来,可能意识到跟在大滚筒后面会有危险,于是她改变方向,拉着冰冰又回到推车区域。经历了这么多波折,萌萌和冰冰之间没有任何的交流,萌萌一直专注于拉车,冰冰坐在车里很安静,眼睛四处张望。大约过了5分钟,殷老师来了,她对萌萌说:“你背个书包累不累?我帮你把书包拿下来”,萌萌没说话,马上丢下绳子,从背上自己拿下书包交给老师,然后又弯腰捡起绳子继续拉车。突然,她一不小心摔倒在地,萌萌“哎呀”一声,赶快从地上爬起来,拍拍泥土又继续拉车。走着、走着前面地上出现一个铁环,萌萌捡起铁环看了看,然后重新放到地上继续拉车。这时女孩婷婷来了,婷婷一下坐在小车边缘对萌萌说:“让我来拉吧”萌萌摇摇头又自顾自使劲拉起车往前走,婷婷只好走开。又走了一会,有两个女孩娜娜和玲玲在玩脚踏车,她们好像还在研究什么?萌萌心动了,她停下脚步看了约4秒钟,终于丢下绳子,站到脚踏车上,可是踩了几下,萌萌突然又停下来,眼睛四处张望,然后快速向刚才丢下的小车跑去。可是先前坐在车里的冰冰已经站起身,拿起绳子,萌萌也不说话很自然的转身坐进小车,任由冰冰拉着小车往前去了,他们之间仍然没有交流。整个过程持续了14分钟。
【案例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中,我没有说一句话,没有任何的指导和介入,只是用心观察,用相机记录。
1、 萌萌有很强的坚持性、毅力,也有很好的合作精神和安全意识。
《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要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如走、跑、跳、攀爬等,鼓励幼儿坚持下来不怕累。而健康领域中中班孩子能连续行走达1.5公里。本案例中萌萌对小车非常感兴趣,整个过程她坚持了14分钟,一直在拉小车走,有时双手把绳子背在背上猫着腰拉、有时双手在前倒退着拉-----中间也出现了一些状况如:大滚筒的出现、殷老师的介入(拿书包干扰)、婷婷的要求(坐在车沿要拉)、地上的铁环、娜娜、玲玲的研讨(心动但只有几秒钟),这些都能随时分散萌萌的注意力,让她丢下小车。可是她时刻不忘她的小车(目的很明确),最后因为玩脚踏车,绳子被冰冰拿在手里,她也没有放弃,转身坐在小车里,任由冰冰拉着跑。可见萌萌有很强的坚持性、毅力,也有很好的合作精神和安全意识。
2、 萌萌的语言和社会性交往方面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6岁儿童发展指南》语言领域和社会领域目标中都提出:4-5岁幼儿能愿意与他人交谈,喜欢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有高兴的或有趣的事愿意与大家分享。但是在长达14分钟的游戏中,两个孩子之间始终没有语言交流。同样殷老师的介入、婷婷、娜娜、玲玲的干扰,萌萌只是摇头、点头,几乎没有交谈,只是“沉默”,这种“沉默”对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萌萌的语言和社会性交往方面要引起老师和家长的足够重视。要引导孩子学习与同伴分享交流,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当天我和萌萌的老师、家长进行了沟通、指导)
3、 透过行为,我们看孩子
“当我们只关注孩子的行为时,就没有看见孩子 ;当我们关注孩子行为后面的意图时,就开始看孩子了;当我们关心孩子意图背后的需要和感受时,就真的看见孩子了,透过我们的心看见了孩子的心,这就是真爱我们的孩子!”这是一个幼儿园的园长带领她的老师做了六年幼儿观察记录后总结出来的一段话。是的,今天的观察活动,让我再次领悟了课程游戏化的精髓,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孩子的个体差异,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走进孩子的心灵。让萌萌的“沉默”不会再继续。
上一篇:一场激烈的“战斗”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