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之窗>>论文、案例>>案例分析>>正文

好(hǎo)玩的游戏、好(hào)玩的孩子
发布者:沈红   发布时间:2017/3/22 13:58:46   浏览次数:913

(hǎo)玩的游戏、好(hào玩的孩子

----幼儿教师区域游戏观察记录

案例一

班级:小五 时间:2013年6月17日

区域游戏名称:角色区

活动内容:快乐水果店

材料提供:水果店场景布置、相关道具。

活动目标:1、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问题一起解决。

2、能够愉快地参与游戏。

幼儿行为描述:

水果店是孩子们经常玩的一个游戏。今天游戏一开始,乐乐就跑进了水果店,拿着吊秤大声吆喝:“谁要买水果?”妞妞来了,他笑眯眯地问妞妞:“你要买什么?”妞妞给他很多钱,说:“我买香蕉。”乐乐说:“这钱太多了,只要一张。”妞妞走了以后,没有顾客来买水果,乐乐跑来问老师:“怎么没有人来买水果?”老师说:“现在还一大早,买水果的人还没有来。”乐乐开始摆动吊秤,摆弄一会儿后,他把吊秤给了妍妍,说:“帮我看好。”然后他拿了一些水果来到娃娃家,对娃娃家的“妈妈们”说:“这个送给你们。”

妍妍和乐乐一起卖水果,她一声不响,一直摆弄吊秤。顾客来了她也只是望着顾客,一言不发。过了一会,她去了理发店,和理发店的晨晨说了几句话,然后回到水果店坐下。又呆了一会,跑去小舞台拿起乐器跳舞了。

乐乐还在水果店,当没有人来买水果的时候,他便开始吆喝:“谁要买水果?”水果店的顾客断断续续,店里另一位老板已经换了两个了,乐乐始终呆在那里。

教师观察指导:

乐乐的水果店没有顾客来光顾的时候,他问老师怎么没有人来买水果,老师告诉他“现在还一大早,买水果的人还没有来。”他听了老师的话又开始经营他的水果店,还是没人来的时候,他想到了到娃娃家做客送水果。

幼儿行为分析:

从这次游戏中,可以看出乐乐是一个交往能力比较强的孩子,而且对于这个小班下学期的孩子来说他已经具有了较强的角色意识,并且从简单地摆弄玩具的活动发展到了有简单情节的游戏了。在这个游戏中,他的吆喝叫卖是以往生活经验的体现,当来买水果的顾客比较少的时候,他能够凭借自己的经验,拓展游戏,主动给娃娃家送水果,使游戏的内容丰富了许多。水果店一共有两个老板,另一个老板换了几次,只有乐乐一直呆在水果店中,由于这个角色是乐乐自己选择的,而且在游戏中我们也看到乐乐一直在想办法继续玩这个游戏,所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这个游戏的专注和热情。

妍妍在游戏中的表现可以知道她是一个不善于交际和表达的孩子。在最初的水果店游戏中,她被水果店中的吊秤等玩具吸引,在摆弄这些玩具,没有真正进入游戏之中。当她对吊秤的吸引力下降了以后,又由于她的不善于表达,使她对这个游戏没有了兴趣,所以没多久她就转换到了小舞台进行游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已经是小班下学期了,但妍妍在游戏中还是容易被游戏情景、玩具等外部刺激所吸引,不断改变游戏,她对游戏角色的选择和行为还是出于一种模仿的冲动。

在水果店这个游戏中,乐乐的能力较强,但是他还是表现出了小班孩子游戏的特性,缺少合作。游戏中,他和妍妍两个人都是老板,但是他们却没有交流,都是自己独自在玩。这表现出了小班孩子的特性,以自我为中心,往往从自己的角度想问题。

反思与指导策略:

《指南》中提到承认要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一起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因此,当案例中的妍妍出现对游戏失去兴趣的现象时,我们可以到以下两点:

1、教师应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表现,当妍妍在对自己参与的游戏失去兴趣时,老师可以扮演顾客的角色参与到孩子的游戏当中,用语言暗示和游戏情节来指导妍妍继续游戏。

2、在游戏结束后的分享与交流中,老师可以请像乐乐这样能力比较强的幼儿来作一个游戏的示范,做给大家看一看他是怎么卖水果的,鼓励其继续动脑丰富游戏情节,也帮助其他孩子开拓游戏思路,学会如何开心地游戏。

案例二

班级:中五班 时间:2014年3月21日

区域游戏名称:科学区

活动内容:有趣的图形娃娃

材料提供:各种形状的图形卡。

活动目标:1、尝试运用各种图形拼出造型各异的图形娃娃。

2、喜欢参与活动,体验动手创作的乐趣。

幼儿行为描述:

今天楠楠、开心等小朋友在数学区玩拼图形娃娃的游戏。这是一个认识形状的复习活动,要小朋友先自己拼出一个娃娃来,然后数一数自己用了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几个长方形、几个圆形。

楠楠先拿了一个圆形当娃娃的头,然后拿了一块大一点的长方形当身体,然后在长方形的下面放了两个小长方形当腿,接着他又拿了两个小的长方形放在头(圆形)的两边,然后他又拿了两个小三角形放在这两个小长方形的旁边,老师走过去问他这是什么,他告诉老师说是手。原来,他把手臂安在头的两边了。

教师观察指导:

当老师看到楠楠把手臂安在头的两边时,她问楠楠说:“你看看你的手臂长在什么地方?”他看来看去,然后说:“在身上。”“对,那你应该把手臂安在什么地方呢?”楠楠犹豫了半天,拿着长方形一会儿在头上放放,一会儿在身上放放,最后试着在身上拼上,还不放心地看看老师的眼睛。看到老师没有异议,才确定下来。最后拼完的时候,老师又问他:“现在是不是像个娃娃啦?”他点了点头。

幼儿行为分析:

在拼图的时候,在画人的时候,楠楠会把手臂画在头上,这是小班小朋友绘画的特点,可能对他们来说,手臂就是长在肩膀上这个方位,还不能正确的辨别出身体各个肢体的具体方位才会表现出这种绘画特点。而对于一个中班的孩子来说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他们的绘画水平还停留在小班的原始的状态中。跟班级老师沟通的得知该幼儿是从外地转来的,他的家人忙于生意,都是农村的爷爷奶奶在带他,没有上过小班也从来没有人对他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反思与指导策略:

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应该遵循《指南》的精神,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面对楠楠出现的这种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帮助他认识身体的结构,其次帮助他接触多种形式的绘画作品,当他不会画的时候,鼓励和引导他可以用拼图或者黏贴的方式来表现人物。丰富他的绘画知识,提升他的绘画水平,进而带动其他领域的发展。

案例三

班级:大五班 时间:2015年5月20日

区域游戏名称:美工区

活动内容:美丽的花园

材料提供:皱纹纸、双面胶、白纸等。

活动目标:1、尝试运用纸团、纸绳粘贴画的方法技能,创作装饰《美丽的花园》。

2、喜欢皱纹纸粘贴画,体验动手制作的乐趣。

幼儿行为描述:

区域活动开始了,涵涵来到美工区随手拿起了桌面上剪好的皱纹纸看了起来,心怡、小鱼、轩轩也来到了桌子面前,他们分别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皱纹纸,显得非常开心。今天的美工区是要小朋友们用手中的皱纹纸在白纸上用双面胶粘出美丽的花,桌面上已经摆放好了白纸、双面胶、皱纹纸。心怡和小雨分别欣赏着自己拿到的皱纹纸,还念念自语的说着要粘五颜六色的花。很快她们两个已经开始做了,涵涵看了一下周围的小朋友,拿着皱纹纸在摸头思考,可是她还是没有动手撕纸。这时候她发现老师在观察她,马上叫道“老师老师,我不会!”

教师观察指导:

老师走过去说“一会儿老师要来你的“花园”赏花哦?”涵涵立马提起精神头来了,她看看别的小朋友在把皱纹纸往双面胶上粘,她也试着做起花来。不一会,她就在白纸上粘了满满的花。她满意的拿着自己做的花,和周围的小朋友比较谁的比较好看。

幼儿行为分析:

涵涵是这个班上年龄最小的孩子,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很强,很多事情都是依赖老师和同伴的帮助。这样的幼儿缺乏一定的自信心,总认为自己不能独自完成任务,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喜欢身边有教师的陪伴,需要教师在一旁不断地给予肯定或鼓励,才能完成操作内容,一旦完成了操作就兴奋不已。案例中,涵涵看了一下周围的小朋友,拿着皱纹纸在摸头思考,可是她还是没有动手撕纸。这时候她发现在观察她的老师,马上叫道“老师老师,我不会!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还未经过操作就认为自己不会。她被困惑、挫折的情感体验所困扰,很有可能会放弃活动。当老师说要来欣赏她的花园时,她立刻显得很兴奋,好像接受了一个使命一样,一丝不苟的做起来,在我引导下,一步步完成了任务,最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反思与指导策略:

《指南》中提到,幼儿自己的事情尽量放手让他自己做,即使做的不够好,也应鼓励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让他在做事中树立自尊和自信,因此,针对案例中涵涵存在的问题我给出了以下指导策略:

1、了解需要,直接建议。以直接建议的方式,让幼儿主观地选择自己所喜爱、兴趣的活动内容,帮助幼儿形成独立、自主的个性。

2、适当的鼓励,使之独立完成操作。教师可利用幼儿喜欢表扬的这一特点,及时、适当的给予一个微笑、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满意的点头,逐步消除她们的依赖心理,从而提高她们自主操作的信心。

教师的鼓励和赏识有时是幼儿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针对一些年龄小,依赖心强,不愿参与活动,活动中不积极、不主动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经常用鼓励的眼神、肢体动作提醒她,给她充足的空间表现、展示自己,并对她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她对自己充满自信,从而萌发表现与创造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