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区级视导
评估内容及要点
2015年10月
评估内容 |
评价要点 | ||
A |
C | ||
一 制度建设及 措施保障 |
1.项目园是否成立课程游戏化建设工作小组。 |
(1)建设园成立课程游戏化建设工作小组。 (2)共建园成立课程游戏化建设工作小组。 |
(1)建设园未成立课程游戏化建设工作小组。 (2)共建园未成立课程游戏化建设工作小组。 |
2.项目园是否制定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
制定了详实、切实可行的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并不断完善、遵照执行。 |
无项目建设方案或未执行。 | |
3.项目园是否制定项目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
制定了目标明确、切实可行的项目建设三年发展规划,并遵照执行。 |
(1)无项目建设三年发展规划或未执行。 | |
4.项目园是否建立项目专题研训和项目责任导师制度。 |
(1)建立科学、完善的项目专题研训制度。 (2)建立项目责任导师制度。 |
(1)未建立项目专题研训制度。 (2)未建立项目责任导师制度。 | |
5.共建园是否有教科研骨干驻点帮扶建设园发展,建设园是否选派业务骨干到共建园进行影子式培训。 |
(1)共建园有教科研骨干驻点帮扶建设园发展。 (2)建设园选派业务骨干到共建园进行影子式培训。 |
(1)共建园未派教科研骨干驻点帮扶。 (2)建设园未选派业务骨干到共建园进行影子式培训。 |
二 课程游戏化建设工作推进情况 |
1.明晰课程游戏化理念。 |
(1)购买、添置课程游戏化相关理论书籍。 (2)有计划地组织教师阅读、学习省群市群、专家讲座等资料。 (3)有计划地进行课程游戏化建设相关培训。 |
(1)未购买、添置课程游戏化相关理论书籍。 (2)未组织教师阅读、学习省群市群、专家讲座等资料。 (3)未进行课程游戏化建设相关培训。 |
2.优化课程游戏化方案。 |
基于一套或多套现行课程方案,通过观察、记录、反思、研训等方式,从环境设置、游戏区域、活动组织以及生活起居等各种途径,开展课程方案的游戏化、生活化、适宜性改造,努力实现“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
未进行任何尝试和优化。 | |
3.创建课程游戏化环境。 |
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适时、动态地对幼儿的活动环境进行改造、调整,从室内环境到室外环境,从显性环境到隐性环境,营造课程游戏化的物化情境。 |
未进行任何调整、改造。 | |
4.构建游戏化活动区域。 |
根据课程实施进展情况,创建数量充足、种类多样、材料丰富、与幼儿发展相适宜的游戏区域,区域活动中教师注重观察、适当介入、有效指导,为幼儿主动发展提供条件保障。 |
(1)未进行任何调整,游戏区域数量少,材料单一、数量不足或无游戏区域。 (2)区域活动中教师不注重观察、指导无效,不能为幼儿主动发展提供支持。 | |
5.建设课程游戏化资源。 |
(1)收集、整理幼儿园及周边社区的各类实物资源、社会专家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等,初步尝试建立内容科学、管理有序、应用有效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库。 (2)尝试利用相关资源开发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幼儿为主体、适合本园特点、有效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园本特色课程。 |
(1)未尝试进行课程资源库的建设。 (2)未利用相关资源进行任何尝试。 | |
6.提高课程游戏化实施能力。 |
通过项目建设,尝试丰富课程游戏化的途径与方式,提升教师游戏化活动的规划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诊断改善能力等。 |
未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未组织教师进行相关实践训练。 |
三 “六个支架 ” 实施情况 |
1.支架1: 观察1名儿童,每天观察3次,每次3分钟,自己用随笔(最好是白描)方式记录,同事们之间以即兴谈话或沙龙方式高频度讨论自己观察到的儿童行为(也可以正式讨论),坚持做1-2个月。 |
(1)要求教师每天观察1名儿童,每天观察3次,每次3分钟。 (2)要求教师用随笔(最好是白描)的方式记录,同事之间以即兴谈话或沙龙方式高频度讨论自己观察到的儿童行为(最好有观察记录)。 (3)初步学习“学习故事”的撰写,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和积极的赞美者。 |
未进行任何尝试。 |
2.支架2: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结合自己的观察经历与教育经验,对于每一条目标都举出3个案例。 |
要求教师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并尝试对每一条目标进行举例。 |
未进行任何尝试。 | |
3.支架3:改变活动室内小学化的课桌椅摆布方式。 |
(1)合理灵活地规划活动室空间,恰当布置课桌椅,以方便儿童游戏为基本原则。 (2)允许儿童跨区域游戏。 |
未进行任何改变,桌椅摆放小学化。 | |
4.支架4:尝试一餐两点由儿童自主完成,老师只是自助餐的服务生之一。 |
(1)尝试中、大班午餐自助。 (2)尝试小班点心自助。 |
未进行任何尝试。 | |
5.支架5:每所幼儿园收集园所附近一定范围之内的各类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机构、基地、材料、有专长的人员等),形成本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地图。 |
(1)开始收集园所附近一定范围之内的各类资源。 (2)计划或初步制定本幼儿园的资源地图。 |
(1)未进行资源收集。 (2)未计划制定本园资源地图。 | |
6.支架6:尝试实行弹性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表,除了餐点和午休时间,其他时间允许老师根据活动需要,灵活调配。 |
(1)有弹性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表。 (2)尝试实行。 |
未进行任何尝试。 |
注:
1.单项达标程度分达标(A)、未完全达标(B)、不达标(C)三级。凡达到A级细则各要求的为达标,不完全符合A级要求又非C级细则所列情况的为未完全达标,符合C级细则所列现象的任一条为不达标。
2.对其他软硬件条件的评估标准参照省优验收评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