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之窗>>论文、案例>>案例分析>>正文

老师,我不想抹桌子
发布者:秣陵园   发布时间:2017/3/22 13:09:50   浏览次数:1065

教育叙事:

老师,我不想抹桌子

连续两天,在进餐的时候我发现李智涵小朋友吃饭明显比平时慢了,也不来添饭了,因为他是我班公认的“男一号吃饭能手”,平时他吃的不仅多还快,每天都要添饭添菜,总是第一个吃完,是其他小朋友学习的榜样,这两天不仅不添饭菜还变慢了,这是为什么呢?于是我决定要弄个水落石出。首先观察他的日常活动,并没发现他的异常;其次,在晚上离园时通过询问他的妈妈,得知这两天晚上回家吃的还比以往多呢;唉,这就奇怪了,到底是怎么了呢?因此,等到第三天进餐的时候,我就故意帮他盛的少少的,觉得他吃不饱肯定要来添饭菜,结果他还是慢慢的,等到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值日生产生后,他轻轻地说了这么一句话:“今天我又可以不抹桌子了”,听到他的这句话使我恍然大悟------原来他是不想抹桌子。(这段时间,我发现小朋友们吃饭时讲话现象比较严重、吃饭速度也变慢了。为了鼓励小朋友们改变这些坏习惯,于是我就改变了以往轮流做值日生的方法,请在前三名吃完的小朋友来做值日生并每人发一朵小红花,这样小朋友为了能得小红花和做值日生,吃饭时就不会讲话了都想快点吃完。)事情虽然已经真相大白了,但是,当时我并没有在全体幼儿面前批评他,而是轻轻地把餐车推到他的面前问:“李智涵老师再帮你盛点饭菜好吗?”他一边吃一边看看我然后点了点头,于是我就帮他盛了一小碗饭菜,不一会儿他也就吃完了。

不由想起前两天他为了不抹桌子,宁愿自己吃不饱,他的这种行为真的有点让我感到了教育的失败。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溺爱的情况较为普遍,有些家长把孩子捧为“小皇帝”,事事包办,不少幼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难体会到劳动所带来的快乐, 也会使孩子养成懒惰的行为方式,对家长们产生依赖的心理,不利于孩子个性的良好发展。孩子为什么会出现不想做值日生的现象,我及时进行了分析。首先与家长交流,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和孩子在家中的劳动表现,发现李智涵在家中也同样出现不爱劳动的情况,物品和玩具乱放,对于妈妈提出的劳动要求一概置之不理,时间长了家长也不当回事,不干就不干了吧。其次我向李智涵了解情况,为什么不想做值日生?他的回答是:“当值日生太累了,我不喜欢干。”(仔细想想,班上很多小朋友的劳动意识、劳动能力都较差,不愿为班级服务。象擦桌子、排桌椅等事常常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平时看见有椅子翻倒在地,地上有纸屑,有些小朋友也是不闻不问,爱劳动的孩子只有可怜的几个。)我想:对幼儿进行爱劳动、爱集体教育已刻不容缓了,这时我们老师就应该给予必要的引导了。

我实施的教育策略

1、参观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

大自然、大社会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大课堂,我们充分挖掘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经常组织幼儿参观访问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通过观察、交谈、讨论、亲自体验等活动,让幼儿懂得自己的生活成长是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的。如参观邮局、银行、超市、医院、农贸市场、蔬菜大棚、花木场、养殖场、春耕秋收等,让幼儿了解其中的工作人员是如何工作的,观察他们使用的劳动工具,并亲自认一认、用一用,进行简单的体验,感受他们劳动的艰辛和给大家带来的方便,懂得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一切,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美,懂得珍惜劳动果实,不浪费,激发幼儿尊敬、热爱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情感。我还有意识地让孩子从感性上认识劳动的意义,知道劳动可以创造一切。我就利用晨间谈话、图片资料、讨论等形式让幼儿知道每天吃的大米和蔬菜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身上穿的衣服是服装厂的阿姨做的;好玩的玩具是玩具厂的工人叔叔做的;家里的电视机、电冰箱也是工人叔叔制造的等等。让幼儿懂得所有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物品都是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的。

2、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劳动习惯

在我班的“自然家族”中,先是有我每天早上给植物宝宝浇水,为动物宝宝换水等等,孩子看见了这些举动后也会不由的产生好奇,随之就出现了争着来浇水、换水、修枝整叶等等,而后每天都有孩子乐意来做这些事,时间长了,孩子也会很自觉的整理其他的事情。如:扫帚躺在地上便会主动捡起;整理玩过的积木、堆放的图书、图片等,既能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孩子的劳动习惯,可谓是一举二得。

在班级的劳动中,每次劳动前我都明确各项劳动要求,让孩子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如擦桌子、洗餐盘、捡纸屑、挂毛巾等,我通过讲解、示范、演示,清楚地向孩子交待劳动任务的每一个细节和要求。让孩子更好更块地学会做这些事情。

3、采取评比方式进行劳动教育

我还及时对孩子在劳动中的良好表现进行鼓励,对孩子们所做的事给予充分的肯定。如利用晨间谈话等时间表扬主动为同伴、为集体服务的小朋友,奖给这些小朋友每人一张“爱劳动宝宝”的笑脸娃娃,并贴在班中设立“爱劳动好孩子”的评比栏里,表示今天你的这次表现让老师很高兴,同伴很喜欢,这样教师不仅抓住了孩子的榜样行为,还会使同伴有意识的向好孩子学习、模仿,从而也提高了孩子想劳动的动力;我还经常将班中的好人好事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听,并引导孩子自己去观察、去发现今天谁做了好事。就这样,我们从情感教育入手,让孩子感到自己是班中的一员,为班级服务是很光荣的事。

4、注重家园配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幼儿园的重要的教育资源,要培养好幼儿的劳动素养,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因此,我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手册”、“家长园地”等形式使家长了解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指导家长积极创设良好的家庭劳动教育的环境,充分为幼儿创造自己动手做事的机会,让幼儿参与劳动,体验劳动。如观察父母长辈怎样做家务,父母要有意识地让幼儿和父母一起做,如一起整理房间、玩具柜,一起择菜、做餐前准备等,切忌什么事都因为害怕孩子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孩子慢慢长大,家长不光要让孩子在家庭中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学会为他人做事,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如在家中,家务不光是家长要做的,要让幼儿明白,他也是家中的一分子,也应该承担一定的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小学会和父母共同分担,体会父母的辛劳,为家庭成员服务,体验暖暖的亲情,体会劳动带来的乐趣。我还请家长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到一些劳动场所去观看劳动的场面,引导孩子了解劳动与人们的关系,懂得劳动的意义。

教育策略的实施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我们班孩子的劳动意识、劳动能力都有了明显好转,班上做“好事”的人也渐渐变多了。李智涵会不声不响地把椅子排整齐;王乐行、吕贞媛会一起整理娃娃家;每天小朋友都抢着擦桌子、拖地、发碗,还能主动帮助其他班小朋友做值日生工作。许多家长也反映孩子在家变得爱劳动了,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能主动地帮大人做事情了。孩子们在自身的劳动中、值日生工作中,体验着劳动的快乐、为大家服务的快乐。

反思

幼儿已有了一定的自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这一时期的孩子心灵最敏感,可塑性大,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孩子们就会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和热爱劳动的好品质。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希望我们每位老师都要和家长多沟通,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两者的密切配合,只有两者密切配合好,我们的孩子才能更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