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之窗>>课题研究>>正文

《利用身边资源创设农村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的研究》
发布者:陈志香   发布时间:2017/3/27 13:23:24   浏览次数:839

结题报告

名 称

《利用身边资源创设农村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一、 课题界定

身边资源:幼儿身边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就是幼儿身边的事物,在日常生活之中,幼儿有所见、有所感知的资源。

区角活动:即区域活动,是近几年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兴起并迅速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是为幼儿提供的能够根据自己的水平、兴趣、特点、需要,自由选择,自主探索,自发组织的个别或小组活动,活动空间用玩具橱或其它遮挡物分割成若干个小区域,教师通过投放材料、观察、引导、支持幼儿自主学习,幼儿通过与材料、环境的互动,习得经验,获取知识。

科学区角活动:幼儿在科学区角自由选择、操作和探索材料,从中获得科学经验。

利用身边资源创设科学区角活动的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不断地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形象的,思维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必须以材料为中介,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对材料的直接操作。因此,儿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材料。 研究如何利用幼儿身边有所见、有所感知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来创设科学区角,让幼儿学会思维,善于提出问题,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寻求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对幼儿而言是主动经历实践,从自己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教师提供的情境中去主动观察、尝试、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培养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

二、课题研究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

1、《纲要》中明确要求:“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有效利用农村资源,让幼儿学会生活、学会表达,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机会,并充分利用家庭、社区等资源,围绕农村资源在区角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进行探索与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一些粗浅的体会,使丰富的农村自然资源,在区角活动中发挥了其独特的教育价值,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

2、许多的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杜威等也主张幼儿在生活中、在活动中、在接触自然和社会中学习科学,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应创造条件让幼儿广泛地接触社会和自然。《纲要》也明确的告诉我们:幼儿园教育的生活性必须回归儿童世界,密切贴近儿童的生活世界。理论的学习使我们豁然开朗,在理论的指导下,几年来我们在开展区角活动中对贴近幼儿生活的自然、社会资源进行了挖掘利用,发现农村的一些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仓库”,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广阔的、自由发展的空间,更为幼儿体验性、探索性学习创造了条件。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功能与价值日益凸显,它不仅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最佳手段。

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农村的自然资源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宝藏,是教育幼儿的天然素材。自然资源的一点一滴都是幼儿观察和探索的宝物,它们能使幼儿记忆牢固、思维活跃并提高学习感知事物的兴趣。实践中,我充分认识到可以利用农村幼儿园的特点和有利的农村自然资源来培养幼儿的兴趣和挖掘幼儿的潜能。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创设科学区角, 科学区角是必不可少的区角活动。科学区角活动是对科学集体活动的一种延伸,是幼儿自主探索的另一领域,也是对科学教育实施个别化指导的好机会。因此,科学区角活动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而重视幼儿在科学区角活动的表现,使每一个幼儿在愉快、自由、合作的环境中进行区域化科学探索是至关重要的。我作为一名农村幼儿园的一线教师,在创设科学区角时,总是为材料的提供而发愁,班上孩子较多,材料相对比较少,而有些比较先进的设备,幼儿园也不能提供,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孩子的一些探索,最后摆放在科学区的一些游戏材料就只有那么几种,孩子玩上一两次就失去了兴趣,老师又没有更好的材料去更新,时间一长,就没有孩子去科学区玩了,而科学区就成了一种摆设。

因此,我根据《世界全面教育宣言》:“教师要认识到农村具有的传统知识和本土的文化遗产,具有固定的价值和效力,并促进发展。”的精神,发挥农村优势,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并充分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特开展《利用身边资源创设农村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创设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科学区角。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形成一定的方式方法。

2、探索以全面发展教育为基础,形成科学探究氛围,凸现办园特色。

3、通过研究,提高幼儿对科学区角的探索兴趣。

(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幼儿各感官,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探究科学的神奇,促进幼儿科学观的形成。

(2)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环境,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对事物产生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在活动中养成独创性、自信心、合作意识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3)丰富幼儿科学知识,从小构建新的科学理念。

四、课题研究过程(研究时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不少于2000字)

研究时间:

(1)准备阶段:2012年5月—2012年8月。

完成课题的选题工作,完成课题方案的设计,申报个人课题,请求立项。

(2)实施阶段。 2012年9月-2013年4月。

先对现阶段科学区角活动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然后挖掘身边资源设计幼儿感兴趣的、具有本土特色的科学区角活动,引导幼儿进行探索。

(3)结束阶段。 2013年5月-2013年6月。

整理资料,进行总结、反思,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论文,并上交“个人课题”成果,申报结题。

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阅资料,进行理论指导,为教师的研究提升到一个理论的高度。

2、行动研究法:采用实践研究的方法跟踪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不断修改计划,进行再次研究。

研究内容:

一)挖掘适合幼儿探索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乡土材料的收集对活动区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的各种农作物、野花、野草、野果,根据季节变换各不相同,它们均是孩子的天然玩具。它们既是引发幼儿探索活动的刺激物,也是幼儿主动建构、认识周围世界的中介。如何收集具有教育价值的乡土资源,我从以下两方面开展了收集活动:

1、明确收集范围与收集的多种途径

既有针对性地收集本土材料,又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类。我根据当地特色,把乡土材料分成:植物类、昆虫动物类和其他废旧日用品类,为开展农村幼儿园特色区域活动奠定物质基础。

2、拓展收集途径,发动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收集活动。

1)通过幼儿收集,激发孩子的兴趣。

农村自然景色优美,四季特征鲜明,花草、树木、农作物等乡土资源形态各异。我们的教师经常引导幼儿到工厂、社区、户外、野外、家里去收集可利用的区角操作材料。如:我们在春天来临的时候带幼儿去收集树叶、花朵、麦穗、麦管;夏天引导幼儿收集螺丝壳、芦苇叶;秋天时引导幼儿将落叶、树枝、芦花、稻草甜黍带回来进行活动。同时引导幼儿收集果实、种子等还有稻穗、玉米皮、棉花、各类豆子、花生壳、瓜子壳、开心果壳等丰富科学区角的材料,让孩子亲身感受丰富的农村资源,在增进幼对周围环境认识的同时,也引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记得在进行认知活动“种子的秘密”过程中,我请小朋友收集各种种子,一开始家长们不明白为什么要带种子,当他们了解原因后,都非常支持,纷纷让孩子们带来各种种子。家长们还事先让幼儿熟悉种子,如:赤豆是深红的,可以补血的;黄豆是圆圆的,有许多营养等。孩子们通过自然角不但了解了自家的种子,还向同伴了解他们的种子。当他们了解了各种种子,问题也就多了。第二天活动课上,孩子们畅所欲言。他们有的问:这些种子是从哪里来的?用来干什么?种到土里什么时候会发芽,发什么芽?孩子们的好奇心也激发起我们的热情,于是,我们又让孩子们收集各种食物来寻找它们的种子。在寻找、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知道种子藏在瓜瓤里,玉米种子藏在玉米棒上,棉花种子藏在花朵里……最后,让孩子把种子放到自然角中,让孩子进一步参观、认识。另外我们还在植物区内,共同收集了仙人球、吊兰、芦荟……通过对它们的照顾,孩子们学会了观察;在小动物区内,小朋友共同照顾小金鱼、小龙虾、小泥鳅、小蝌蚪,饲养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也锻炼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这不仅增强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增进了同伴之间的友谊与交往,活动变的更丰富多彩。类似这样的情景说也说不完。采用这种方式即节省了开支、节省了教师收集资料的时间,又可以增强家长对幼儿园活动的参与意识,增进家园的密切配合。同时,使家长对我们的工作也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进而逐步到家庭、社会、幼儿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巩固了教育成果,也扩大了孩子受教育的范围。在共同探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使家长们与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逐步达成一致。又使孩子们逐渐成为科学区角环境的真正主人。

2)利用家长教育资源,收集充实、丰富科学区角活动。

现代社会竞争的强烈使家长们更多的关注幼儿学到了多少知识本领,无暇也不屑去关心乡土材料甚至有个别家长认为你们教师有点不可思议,要使家长配合我们的收集工作,必须在沟通上下功夫。于是我们向家长开放区角活动,孩子们绚丽多姿的作品、教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家长们恍然大悟:原来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废旧物品原来是培养幼儿多项能力的好帮手。于是向家长们提出的收集要求也得到了响应。有的家长根据科学的需要,还请幼儿参观自己农田、房屋、企业等,幼儿在参观活动中拓展了活动和学习空间,丰富了对有关科学生活经验,激发了参与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在新的教育情境中得到了更快地发展。

3)通过教师收集,科学投放区角活动材料。

通过教师收集活动区材料主要是通过教师自身及教师潜在的引导作用实现的。如教师利用空余时间采集、制作科学活动区材料。如让幼儿在认识面粉、花生的基础上进行探索操作,开展了《花生攒哦》、《面粉变变变》的生活化科学活动,让幼儿在搓揉面粉,尝试和面,探索干面粉变面团的过程了解面粉;在了解花生、品尝花生中明白花生的不同用途感受了科学的奥秘;又如在“农家乐”区角中教师首先制作收集了一些常见的农作物制品图片给幼儿一些感性的认知,然后我们引导幼儿一起收集自己所知道的这些制品是由什么作物做的并展示在区角活动中同时发动引导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并给与幼儿适当的讲解或制作,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活动区的材料不断丰富,幼儿在丰富的材料、开放的环境中,畅游在更为广阔的创造天地。

二)研究如何利用各类资源开展科学区角的游戏。

乡土材料的利用

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它为孩子和知识之间搭起了桥梁,是孩子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是幼儿在区域中进行各类学习活动的有效载体。适宜的材料能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幼儿在操作、摆弄材料的过程中会不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向自己挑战。因此,我比较重视材料的提供与利用。

1、植物资源的利用。为了满足幼儿观察与探索的欲望,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了“科学区”,让孩子们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当他们看到熟悉的材料和玩具,顿时就变得轻松自在,探索的欲望也就油然而生了。在“科学区”中放置了农村幼儿认识的稻草、树叶、石头、泥土、沙子、玉米棒、狗尾草、花生壳等材料,他们动手扎起了稻草人、用稻草做娃娃的辫子、串起了花生壳、树叶拼贴、在石头上画画、尝试着“沉与浮”、摩擦“起电”等,忙得不亦乐乎。因此我经常给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并根据幼儿的能力投放材料,由简到难,由浅入深,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会探索和操作的方法。给他们提供充足的自然资源材料这是培养他们的积极探索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我们在幼儿园空地上开辟了一块种植地,种上了冬青树、向日葵、青菜、万年青、美人蕉等植物。种植时让幼儿参与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让幼儿学着农民伯伯的样儿给这些植物浇水、施肥、除草等。在我们种向日葵时,当小苗一天天长高,孩子们的热情和好奇也一天天的高涨:“它什么时候开花啊?”“它的花真的会跟着太阳转吗?”他们充满了期待,终于有一天向日葵有花蕾了,向日葵开花了,第一个发现向日葵开花的孩子兴奋得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他守在门口来一个小朋友就告诉一个,一起再去看一遍,忙得不亦乐乎。后来他们又发现向日葵的花并没有绕着太阳转,于是显得很不开心。我也很觉得奇怪,于是组织他们认真分析问题,扩大观察范围,后来我们发现向日葵种在没有遮阴的地方,在刚开花的时候确是早晨面向东方,晚上面向西方,而再过一段时间花结了种子了就不转了,而有遮阴的地方,一开始花就不会动。我觉得这样的观察其实很有意义,师生共同在探究中成长,提高了科学素养。这样让他们在整个种植和护理植物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探索,幼儿认识到不同的植物及生长习性,感受到不同的根和叶,不同的茎,花和果实。并观察到每一天不同时间里植物的不同变化。孩子们参与种植活动并亲眼看到种子怎么发芽,怎么开花、结果,形成初步的劳动生活体验。通过种植园的活动,开阔了视野,使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植物顽强的生命力,培养了幼儿的好奇心和研究植物的热情和热爱植物的情感。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形成初步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2、动物资源的利用。对幼儿来讲自然界中“神秘”的小动物特别具有探究性。春天我们把小蝌蚪带进了自然角,教师与幼儿探索了蝌蚪生长变化过程。孩子们一来幼儿园便去自然角看小蝌蚪,他们会在每天的观察中发现小蝌蚪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再蜕去尾巴。对每个发现,孩子都会奔走相告,并在自然角的记录纸上记下这一变化。幼儿对知了、蚯蚓、蛐蛐、蜗牛、蚂蚁,以及家禽、家畜等进行探索,观察这些动物的特点,并产生好奇、提出问题,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探索结果和与同伴分享。

3、自然物质的利用。自然资源的利用已突破了以往的观赏价值,教师们更多的是将教育目标融入其中。农村最缺不了的是沙土石木。于是我们把泥巴搬进了“玩泥区”,让幼儿用泥巴和色彩组合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动物、水果。在“木材区”放置不同大小的木材,让幼儿进行多种探索活动。高低不同的小树墩成为幼儿百玩不厌的“平衡木”;长长的木条放在一个木墩上可以玩翘翘板;幼儿还可以用木材搭桥、搭桌子、构建房子等。大班幼儿还可以利用木材边角、料钉做喜欢的小板凳、桌椅、小汽车、小飞机等。山区山涧、小溪里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卵石比比皆是,老师和孩子一起去溪涧拣了许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卵石,然后让孩子们利用卵石画画、拼搭和建构游戏,利用卵石玩走石墩、小桥、小火车、跳房子、比比谁的小石头多等游戏,很好地促进了孩子的运动能力及数数能力的发展。

五、研究的成果(成果、结论、反思。不少于2000字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让我顺利地通过了本科的毕业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并且毕业论文得到了指导老师的好评,另有论文《利用身边资源创设农村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的研究》获省“师陶杯”论文三等奖。

有效地利用农村资源,让幼儿学会生活、学会表达,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机会,并充分利用家庭、幼儿园等资源,围绕农村资源在科学区角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进行探索与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一些粗浅的体会,使丰富的农村自然资源,在科学区角活动中发挥了其独特的教育价值,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

(一) 利用农村资源,让好奇好问走进孩子。

众所周知,孩子幼时就开始探索周围世界,常常被新奇事物所吸引,对他们特别敏感,总是喜欢问这问那:“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若孩子的好奇心能得以较好的培养和发展,就会化作强烈求知欲和创造欲。在我们农村具有丰富自然资源,种子资源是其中的一种,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于是我们把各类种子投放在区角活动中,一方面可以装饰物体、进行种子作画;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分类。记得当时我们刚投放下去不久,孩子们便对各种形状、颜色、大小不一的种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还提出了许多问题:“老师,为什么种子长的不一样?种子从那里来?种子有什么用?可以干什么?”针对孩子这一连串的问题,我们首先建议孩子去收集调查种子,举行了亲子种子博览会。孩子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种子的主题也由此应运而生。孩子们从自己家、亲戚、邻居家里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种子,面对这么多的种子,孩子们可兴奋了,他们相互交流、相互介绍,嘴里还不是发一声声赞叹:“原来青菜籽这么小,豆类的种子这么多,好漂亮!丝瓜子怎么扁扁的和西瓜子有点差不多……”确实从孩子的交流、介绍中,可以看出,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已被激发。

(二)利用农村资源,让心灵手巧走进孩子

卢梭曾说“取消了自己意志的一切自由,也就取消了自己行动的一切。”俗话也说的好“心灵手巧”,经常动手操作,有利于小肌肉的发展。为此,我们有意识的开设了各类操作区,给幼儿有充分自由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注重在各区中按幼儿的实际水平,分层次投放材料。如“认知区”:由大到小的种子粘贴,蔬菜、水果、根的分类等;计算区:孩子们又挥着笔,来探索水果分类、种子集合的奥秘;科常区内,孩子们更是“潜心钻研”,制作着蛋壳不倒翁、尝试着“沉与浮”……在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大大提高,主动学习、探索的欲望又逐渐增强,还学着互相帮助和自己解决问题。活动时爱动脑筋了。

(三)利用农村资源,让快乐自信走进孩子

  我们不仅仅是让幼儿接触。使用这样一些材料,而是以此为媒介,让幼儿在玩玩、想想、做做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获得成功需要的满足。如稻草,这在农村秋收季节可以说是捶手可得的资源,我们就把它用于区角活动,刚开始时我们用稻草编了一些花篮,长颈鹿、稻草人等制品;孩子们一下子被这些稻草制品吸引住了,看见孩子们这么关注我们就在区角活动中提供了干净的稻草与一些辅助材料,在老师作品的暗示下,孩子们都积极与稻草互动起来,过了几天,各种各样的稻草制品成了我们教室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稻草人、稻草地毯、稻草相框、稻草蝴蝶、稻草蛇……有些孩子甚至在家里与家长一起制作稻草制品,对于孩子的作品我们都给予展示的空间,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布置在教室里,更是激动不已,这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感需要,他们在活动中快乐,在快乐中增强了自信。

(四) 利用农村资源,让想象创造走进孩子。

对幼儿来说,能动的、富有变化的环境最具有挑战性,能使孩子始终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我们所探索的农村资源在区角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紧紧追随着孩子发展的步伐,与孩子共同前进、共同成长。因此我们在区角活动的材料的提供上注重了材料的原始性、体现内容的挑战性,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尽情的表现表达,大胆的想象创造。蔬菜在孩子的眼中,便是一件件生动活泼的物体。如孩子想象出青椒像青蛙、芋艿像刺猬、像小鸟、白萝卜像小老鼠、小猪、毛豆夹、扁豆夹像小船,大蒜头像花瓶等等。同时在孩子想象的基础上,我们又为孩子提供了一些辅助材料,让他们与材料互动,将蔬菜制成各种有趣的造型,如蚕豆刺猬、蚕豆长颈鹿、蚕豆孔雀、蚕豆小鸡等一系列富有童趣的蚕豆制品;白萝卜做成了小胖猪、小白兔、小山羊、小蜗牛等一些栩栩如生的小动物等。表现了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物体造型,大大的增强了孩子对区角活动的兴趣,提高了孩子的审美能力,同时也是孩子感受到了农村资源的无穷魅力。

由于乡土意识的不断渗透,我们发现每个班级都能对乡土资源有不同程度的挖掘,然而也发现教师对材料缺乏研究。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求教师相互观摩、交流切磋,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选择和投放材料时还要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兼顾不同层次的幼儿,善于利用已有材料,开展一物多玩。

实践证明,充分开发利用农村蕴藏着的丰富的幼儿教育资源,为幼儿园节约了大量的教育经费,这正符合了纲要精神理念。因地制宜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区角活动,已形成了我园的特色。更为重要的是:幼儿不仅在活动中得到了各个方面的发展,而且通过材料的收集和活动的“创造”,他们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探索更为细致和积极。同时营造出具有地方自然特色与多样性风貌的农村幼儿园。

科学区角活动的开展,不但使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被激发,同时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使孩子变得更加心灵手巧。使我们体会到孩子们生活的家园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教育资源;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应善于挖掘和利用这些乡土资源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唤醒孩子对自然资源的良好认知,同时也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劳动人民的美好情感。我们坚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周遍所蕴含的教育资源将越来越丰富,只要我们在贴近幼儿生活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乡土资源,丰富区角活动内容,并让孩子在宽松愉悦的环境里与材料积极互动,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的教师也一定会在挖掘乡土资源的过程中获得专业化成长!

六、引用或参考的文献

[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宋玉华,世界全面教育宣言〔J〕,幼儿教育研究, 2009年 第1期

[3] 吴荔红,论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策略〔J〕,学前教育,2007(6)

[4] 张晓琳等,浅论幼儿与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互动〔J〕,学前教育研究,2007(1)

[5] 焦婷,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探究能力〔J〕,学前教育研究,2006(3)

[6] 徐萍, 幼儿区角活动(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9(12)

[7] 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16)

[8] 马提亚斯,德国的乡村印象—景观中的农村,百度文库,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