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是社会交往与合作行为培养的关键期。《纲要》社会领域目标中指出:“要善于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同样明确了社会领域的重要性。为进一步提高我园教师社会领域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和学习。2023年12月19日中午我园社会教研组开展了本学期第三次教研活动,共同聚焦社会活动集体教学现场。
首先,由范羽萱老师带来的大班社会活动《不同的职业》。活动中范老师通过视频乐乐小朋友的一天引出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职业,通过讨论和图片的方式与幼儿一起了解了各种职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引导幼儿思考,如果没有这些辛勤的劳动者、没有这些职业我们的生活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活动依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通过师幼对话内化对不同职业的认知,激发了幼儿爱劳动和爱劳动者的美好情感。
随后,由叶倩文老师带来了一节同样精彩的中班社会活动《让一让》。叶老师紧抓幼儿兴趣点,先导入了一则小故事初步在幼儿心里埋下了一颗“谦让”的种子。而后趁热打铁利用情景创设和现场视频重现的方式引导幼幼互动,幼儿再次理解谦让、懂得谦让是一种大家都喜欢的行为。最后从模拟乘坐公交车的小游戏中,幼儿纷纷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体验了主动谦让带来的好心情!
观摩后,组员们针对以上两节集体教学活动和游戏现场进行了激烈的研讨,肯定老师们在环节设置上能够追随幼儿的回答,并在追问中深化幼儿对活动重点的理解。范老师的教态亲切自然,在活动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做到及时总结、深化经验;但在环节设计上还可以更加丰富,多借助直观体验帮助幼儿理解劳动者的重要性。叶老师的活动环节设计与教具准备、模拟情景布置得到了小组内的一致好评,让幼儿在情境体验中“重体验”,做到了“真体现”;但在活动开展中还可以让问题和冲突更加丰富,设计矛盾对活动主题“谦让”进一步深挖。
最后,组长高老师针对教学活动的核心经验、活动设计和教师支持策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社会活动教学应该拒绝泛泛而谈、说教式对话,多引领幼儿从生活中发现问题、鼓励幼儿自己寻找解决的方法、肯定幼儿的自主性。善于利用活动前期经验铺垫和活动准备如:调查问卷、常态游戏视频、家长资源等。鼓励大家以《指南》、《纲要》等为抓手,从活动内容的选择、环节设计、师幼互动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希望社会组的老师们能从本次两节活动观摩上有所思有所得。
教研是一次唤醒,更是一场远行。本次教研活动通过活动现场观摩,帮助教师对社会领域的教育价值和发展目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了解。相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社会组的全体成员会继续在教研路上多思多想,稳步同行、共同成长!
撰写:李苏宁
负责:高荣荣
校对:张权
审核:周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