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观察记录能有效的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已有发展水平和特点,从而让教师根据所观察到的幼儿行为作出具体的分析,制定相应的策略,帮助幼儿进步和发展,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能力、组织能力等的提升。为了让教师拥有更加扎实的观察记录能力,4月29日在江涓老师的带领下,青蓝结对小组成员进行了观察记录的分享与点评活动。
本次活动共有三个老师进行观察记录的分享,分享囊括了小中大三个年级组,能让老师更加全面的了解执教不同年龄段的老师分别是如何进行观察记录的撰写的。
首先分享的是中班年级组的郝芳老师,她撰写的《小厨房的故事》用详略得当的笔墨记录了观察实录,刻画了“小小厨师们“的生动形象,捕捉到孩子们利用班级的自然材料橘皮、树叶等进行小厨房角色游戏的过程,在观察分析中,她写的十分详细,从幼儿行为分析、教师行为分析、材料分析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并根据每条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接下来是大班年级组的张瑾老师,她的观察记录名称十分有趣,叫做《鱿鱼游戏》,她十分擅长捕捉孩子的兴趣点,当发现牛牛和宝宝小朋友对最近大热的《鱿鱼游戏》感兴趣时,她一边观察孩子们在美工区、户外的游戏情况,一边创设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情境从而使游戏来引导孩子们学会管控自己,例如利用“123木头人”的游戏让孩子们以最快的速度在午睡时安静了下来。在分析和策略环节,张老师以自己观察到的三个片段为分析要点,分别给出了详尽的、具有针对性的理论依据,在最后的结束语部分,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们心中的《鱿鱼游戏》,十分有创意的联想到了传统民间游戏与“新潮”游戏的结合。
最后给我们带来分享的是小班年级组的赵瑾老师,她分享的是《百玩不厌的小鳄建构馆》,着眼于班级一个平时沉默寡言、不太爱和别人沟通的孩子,在小鳄建构馆中,第一次出现了“哇”时刻——和同伴一起拼搭并主动告诉老师自己搭了什么,在观察记录中赵老师抓住了这一教育契机,立刻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支持,引导幼儿利用各式各样的材料进行更大的拼搭游戏。在分析环节中,赵老师深刻意识到教师对个别幼儿的关注能引发幼儿巨大的进步。
通过三个老师的观察记录分享,我们学到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拥有不同的发展水平,所以在撰写观察记录时,我们要把握《指南》,有侧重的去了解孩子的发展,分析孩子的行为,从而为下一次的游戏组织与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点评的过程中,我们学习到了观察记录的多种记录方式,可以采取沉浸式的观察某一时间段的孩子,也可以片段式的观察,或者连续性的就某一主题、某一孩子进行观察,在撰写策略时,以长远发展为基础,以幼儿的兴趣为依托,扎根本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就观察记录中提到的问题进行解决路径的实施,以求让观察记录的意义发挥到最大化。
总之,在分享与点评中小组成员都受益匪浅,学习到了记录方法、分析层次以及如何让策略更具有针对性,在往后的撰写中,也会将今日所学付出于实践。
撰写:刘婕
负责:江涓
校对:张权
审核:周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