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出发 为儿童成长
幼儿园的班级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提高幼儿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为更好地学习和践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丰富幼儿一日活动内容,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与深化,让幼儿能够真正的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成长,发挥环境“第三位教师”的作用,5月28日中午,秣陵中心幼儿园“问题群”二共同体成员开展了“班级支持性环境的创设与优化”的系列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主要是针对上次教研活动开放的两个班级现场观摩研讨后的持续跟进的整改与后续成效的交流反馈,开场沈园长对此次教研活动主题背景与要求进行说明,明确本次教研活动主题。随后,由上次开放诊断班级的两名教师——中心园小班穆老师以及周里园小班王老师带来的班级环境调整与优化的阶段性汇报分享。
两名教师围绕上次观摩诊断后教师研讨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两名老师从幼儿的实际兴趣与需要出发,分享了他们调整后的具体做法,详细阐述了班级环境创设的新思路、新举措。他们注重空间布局的优化,将活动区域重新进行了规划与调整,确保幼儿们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自由活动;同时注重材料与环境的更新与丰富,引入了更多有趣的低结构游戏材料,激发了幼儿们的探索欲望。
在分享的过程中,老师们提出了自己在班级环境优化调整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如小班建构游戏教师虽然提供了大量的低结构材料,但是幼儿在使用的过程中仍存在重复使用一种单一性材料的现象?幼儿收集了大量的自然材料,但这些材料较为零散易碎,如何分类整理摆放使用等。这些问题引发了在场教师的热烈讨论和深入思考。
在分组研讨环节,大家就两名老师提出的困惑之处进行讨论,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小组代表教师也积极的回应两名老师的困惑,对小组的集体智慧进行分享,老师们认为,环境创设应该注重幼儿的参与性,可以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同时日常生活中要丰富幼儿的真实生活经验,引导鼓励幼儿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参与班级环创;同时在材料选择上要注重安全性和环保性,可以建立资源超市,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收集材料,分类整理,按需取材。
最后,沈园长对大家的积极讨论和献言献策表示肯定,同时也跟大家分享了班级支持性环境创设的相关策略,希望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大家不仅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更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充分发挥园本教研的意义。
展望未来,我们将始终“以儿童为本”,不断优化班级环境创设工作,为幼儿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灵动的成长环境!
撰写:范羽萱
负责:沈红
校对:张权
审核:周翠玉
————————————————————